<del id="ljljj"><b id="ljljj"></b></del>

馬鈴薯主食化進程加快,小土豆進軍主糧界

來源: 發表日期:2018-07-16 瀏覽量:2038


  馬鈴薯,俗稱土豆,已經揚眉吐氣進軍主糧界了。下面我們就帶大家見識一些“高大上”的土豆食品↓↓↓



  有木有覺得,小土豆也華麗轉身了?中國人民千百年來的吃飯問題正在慢慢發生著改變!現在去超市,土豆做的主食,如面條、饅頭等已經隨處可見,刷新著你的認知!這一切都歸功于馬鈴薯主糧戰略的引導!


  馬鈴薯主糧戰略

  馬鈴薯主糧戰略,是指將馬鈴薯加工成饅頭、面條、米粉等主食產品,實現由目前的副食消費向主食消費轉變。

  馬鈴薯做主糧的優勢

  1、飽腹感:馬鈴薯食用后有很好的飽腹感,十分耐餓。

  2、營養高:馬鈴薯蛋白質含量高,且擁有人體所必需的全部氨基酸。馬鈴薯是所有糧食作物中維生素含量最全的,含量相當于胡蘿卜的2倍;B族維生素是蘋果的4倍。

  3、耐貯存:馬鈴薯比小麥、玉米、水稻更耐貯存,馬鈴薯全粉可以貯存15-20年不變質。

  農業部相關人士表示,未來將用馬鈴薯加工成適合中國人飲食消費習慣的饅頭、面條、米粉等主食產品,實現目前馬鈴薯由副食消費向主食消費轉變、由原料產品向產業化系列制成品轉變、由溫飽消費向營養健康消費轉變,作為我國小麥、水稻、玉米三大主糧的補充,逐漸成為第四大主糧作物。


  近年來,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科研人員基于馬鈴薯特性和配比、工藝參數對面筋網絡形成和水分遷移的影響機制,發明了“一種馬鈴薯面條及其制作方法”,有效解決了馬鈴薯面條加工中存在的成型難、易破損、易斷條、烹調損失大等技術瓶頸。

  該專利通過采用經超微粉碎的馬鈴薯粉,顯著降低馬鈴薯粉對面筋網絡結構的破壞作用,馬鈴薯粉占比可提高至50%。同時,創建了一次面粒熟化——強力壓面——二次恒溫恒濕面帶熟化強筋、成型技術。

  通過強力壓面,使面團經多次折疊反復強力壓面,形成強韌多維網絡結構,顯著提升產品筋道感和爽滑度。此外,新技術通過優化二次熟化參數,使面團水分分布更加均衡,水合作用更加充分,解決馬鈴薯面條面團中小麥粉、馬鈴薯全粉、谷朊粉等成分因吸水速率不同,易導致馬鈴薯面條面團水和作用不均勻、不充分的問題。


  除了面條,饅頭也是中國人餐桌上的主食。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所研究團隊系統分析了我國不同馬鈴薯品種的營養成分與功效成分,建立了馬鈴薯面團及饅頭產品的制備工藝、品質評價方法,形成了馬鈴薯饅頭配方研發,發明了“一種馬鈴薯饅頭及其制備方法”。

  這一專利具有不含面筋蛋白、產品質量高、不易老化、貨架期長、工藝簡單、生產成本低、易于實現產業化生產等優點;創造性地開發了“一種馬鈴薯饅頭及其制備方法”,通過對本專利配方進行優化以及對本專利技術進行改進,可與甘薯粉、玉米粉、小米粉、小麥粉等按不同比例混合,實現高占比(≥30%)薯類主食產品的生產。

  目前該技術已成功在很多食品加工企業進行轉化與應用。2015年至2016年期間,累計生產薯類主食專用粉及薯類系列產品約2.34萬噸,新增銷售額約2億元,新增利潤約3000萬元,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近年來,中國農科院農產品加工所聚焦馬鈴薯主食產業的上中下游關鍵問題,協同攻關,突破了原料處理高品質化、主食加工自動化、產品鑒偽精準化等關鍵技術50余項,研發出馬鈴薯主食產品300余種,創建了主食自動化生產線20余條。


  馬鈴薯優勢產區和主食產品消費潛力區的九省七市積極開展馬鈴薯主食開發試點,成果已在100余家企業實現工業化、自動化、規?;a應用,產生了顯著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實現了研究與示范的同步推進、科研成果與社會成效的雙豐收,馬鈴薯主食化戰略的實施取得突破性進展。


分享:
BT中出亚洲有码字幕第一区_A片强壮的公么征服在线观看_A片粗大的内捧猛烈进出图片_天堂